咸寧市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遠程培訓方案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國發[2012]41號文件以及教育部辦公廳[2016]1號文件精神,結合咸寧市直教師現狀,經研究,決定對市直教師進行遠程培訓。為確保培訓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進一步轉變教師教育理念,增強教師師德修養,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持續創造咸寧教育輝煌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培訓對象、人數、學時
(一)對象:咸寧市直中小學和幼兒園全體教師
(二)人數:800人
(三)學時:60學時/人
三、培訓主題
咸寧市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教育教學技能提升培訓
四、培訓時間
2017年11月1日——2018年3月31日
五、培訓方式
采用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相結合、課程研修和主題研修相結合、必修課程學習與選修課程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方式。
(一) 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相結合
線上培訓:由中國教師發展網(以下簡稱發展網)根據咸寧市市直學校、幼兒園的要求,負責研修平臺創建、課程(教學)資源配置、培訓互動設計、培訓的組織與管理、培訓活動評價,并由發展網負責對坊主和相關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咸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負責組織好參訓人員,并與發展網一道,共同做好參訓教師線上學習過程的組織與管理工作。
線下培訓:發展網根據咸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確定的授課內容和授課時間負責協調組織專家實施線下集中培訓,充分發揮專家的示范引領作用,以提高培訓的效果。
(二) 課程研修和主題研修相結合
課程研修:由咸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根據發展網提供的培訓課程目錄選定培訓課程,由坊主組織參訓教師在網上進行課程學習、討論發帖、在線提問、提交作業、上傳成果及課程評價。
主題研修:由坊主根據本坊成員教育教學工作實際確定培訓主題,組織坊內學員按照理論引領、實踐與研討、反思總結的步驟進行主題研修。
(三)必修課程學習與選修課程學習相結合
1.規定必修課程,是為了統一培訓標準,達到培訓的基本要求,強化課程研修的指向性,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
2.安排選修課程,是考慮到參訓教師在知識范圍、知識水平、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差異性,充分滿足教師多樣化的個性需求,以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六、培訓課程
(一)公共課程
師德師風建設、專業理念、校園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學科課程
1. 小學:語文、數學、英語、思品、科學(含“部編本”語文、道德與法治教材培訓課程)
2. 初中: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含“部編本”語文、歷史教材培訓課程)
3. 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
4. 小學、初中和高中: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
5. 幼兒園:專業理念、專業知識、政策解讀、師資建設、實踐技能
(注:具體培訓課程由咸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從發展網提供的培訓課程總目錄中選定)
七、培訓實施
(一)研修準備
1. 成立咸寧市直教師遠程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
①發展網
領導小組:
工作專班:
組長:楊世源
成員:羅定君 張繼榮 羅驍 鄔正云 方青
②建議咸寧市教育局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組建相應的工作專班。
2. 搭建網絡平臺
① 創建分站社區。咸寧市直教育局根據發展網總站提供的分站社區首頁模板,提出本分站社區首頁的個性化欄目需求以及特殊的培訓研修功能需求,與發展網總站合作共建咸寧市直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社區,站名為“中國教師發展網咸寧市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網絡研修社區”。
② 創建研修坊。根據市直學校情況,為加強對教師遠程學習的組織、指導和管理,擬分學段、學科建坊,共需創建18個教師研修坊。
3. 配置網絡研修課程
詳見《咸寧市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遠程培訓課程菜單》。
4. 培訓者培訓
①培訓目標:
——掌握利用研修坊進行課程學習和開展主題研修的方式與策略;
——理解培訓目標,了解培訓內容、實施安排和工作要點,明確各級管理者、坊主、學員的職責任務與工作流程,保障培訓順利實施;
——提升研修管理者的規劃設計能力、研修管理能力與評價能力;
——熟練掌握網絡平臺操作方法。
②培訓時間:2017年 11月上旬
③培訓地點:
④培訓對象:研修坊坊主、各校分管領導
⑤培訓具體安排:
(二)研修實施
注:第三階段與第四階段可以交叉并行。
(三)研修管理
1.過程管控
在教師網絡研修過程中,教育主管部門及時了解研修活動開展的情況并適時進行調控。了解情況可采取“一查二訪三參與”的方式進行。
①查:就是查看研修數據,查看研修計劃、簡報,查看社區資源。這三種查看內容均在分站社區首頁頁面予以展示。
②訪:就是訪問研修坊、訪問個人空間,通過實地考察,更多地獲取一手資料。
③參與:就是指主管部門的領導以學員的身份直接加入到研修坊參加研修活動,這樣既能起到以身示范作用,更能準確把握研修動態。
通過“一查二訪三參與”,教育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適時召開階段性小結會議,通報情況,調整管理措施,改進薄弱環節,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確保教師網絡研修扎實有效進行。
2.運行維護
①發展網培訓運維部指定人員負責解決教師研修中的業務問題。
業務方面問題主要是:登錄、賬戶、課程、主題、作業、資源、學時等。
業務方面問題的處理流程: 用戶提出問題 → 培訓運維部受理 → 產品部資源部處理(24小時內處理結束)→ 用戶評價反饋 → 培訓運維部結果處理(a、用戶滿意的歸檔;b、用戶不滿意的重走處理流程)
②發展網培訓運維部指定人員負責解決教師研修中的技術問題。
技術方面問題主要是:系統、網絡等。
技術方面問題的處理流程:用戶提出問題 → 培訓運維部受理 → 技術部處理(24小時內處理結束)→ 用戶評價反饋 → 培訓運維部結果處理(a用戶滿意的填表歸檔;b用戶不滿意的重走處理流程)。
3.專家團隊與研修輔導
①專家團隊建設
為了充分發揮專家在教師網絡研修中的引領作用,發展網組建了由全國著名教育管理學專家孫綿濤、生本教育創始人郭思樂、全國著名國培專家吳倫敦領銜的專家團隊,近200人的高校知名專家學者、教研員以及一線名特優教師,可隨時為受訓教師提供最前沿的學術講座和一對一的培訓指導。同時,市教育局也應建立市級專家組,市級專家組由教研室教研員、市級學科帶頭人和坊主組成。
②專家輔導答疑
發展網專家團隊與咸寧市直市級專家團隊一起,在咸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統籌下在線值班,每周五天。具體負責:
◆診斷引領,指導各校、各坊、各參訓教師制定學習研修計劃
◆指導課程研修和主題研修活動的開展;
◆在線回答教師的提問(市校兩級培訓團隊負責、發展網專家協助)。
③坊主管理引領:
坊主工作職責:
◆制定坊研修計劃及階段性工作簡報;
◆根據發展網實時發布的研修數據(參與率、合格率、優秀率及各項研
修任務的完成量),及時做好過程調控,確保研修活動高效有序進行。
◆按時認真批改學員提交的作業;
◆按時在線回答學員提出的研修問題,個別問題的確無法解答可尋求發展網培訓專家協助;
◆評價學員研修成果并推優分享;
◆組織開發微課程、典型課例、專題講座等地方培訓課程;
◆對學員參加研修活動的情況進行評價并推優;
◆研修活動結束后撰寫工作總結并制定下年度計劃。
4.激勵機制
教師研修采取以下激勵措施:
①發展網總站、咸寧市直分站、學校、坊每日研修積分排行通報獎勵機制;
②發展網積分(金幣、銀幣)激勵機制;
③優質課程開發獎勵機制;
④課題研究帶動機制;
⑤“好學校、好教師、好成果”評選機制。
5.考核評價
①考核評價原則
◆平臺自動考核與人工評價相結合
平臺自動考核學員在網上學習研修的情況與集團用戶和發展網組織專班人員進行線下考核評價相結合,共同構成學員的綜合成績,從而實現在保證數量的同時,提高質量的目標。
◆終結性考核與過程性考核相結合
考核內容不僅包括學員完成學習研修任務等終結性指標的考核,還包括對學員學習過程中的評論、校本研修參與情況等的考核。
◆合格評價與評優激勵評價相結合
既要根據考核指標對學員的學習成績進行合格與否的評價,也要根據制定的評優細則評選和表彰優秀學員。
②考核評價細則
◆坊主考核評價
③考核評價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
◆考核評價領導小組
組長: 席家煥
副組長: 楊世源
成員: 羅定君 張繼榮 韓翔、羅驍、鄔正云
◆考核評價工作專班
由咸寧市教育局和發展網抽調專人共同組成遠程培訓考核專班,具體負責本次培訓的考核評價工作。
八、生成性資源加工與應用
(一)開發市級教師培訓課程。對在培訓研修過程中產生的優質資源進行加工并在此基礎上開發成市級教師培訓課程,計劃開發咸寧市本地課程30門。
(二)審核、推優、匯集優質資源。做好各研修坊生成性資源的審核和推優工作,共計400件,原則上每個教師上傳精品至少1件。
(三)建立社區資源庫。咸寧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匯聚整理網絡研修過程中的優質生成性資源,建立社區資源庫。
(四)市教育局建立優質資源激勵機制。
九、培訓總結和成果集結
(一)培訓工作結束后,由咸寧市教育局負責做好學時認定、成果結集和召開總結表彰大會。
(二)發展網總站和咸寧市教育局共同全面匯集整理優質研修成果,并選取精華,推薦到相關學術刊物發表。
中國教師發展網
2017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