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黃陂區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網絡培訓實施方案
黃陂區教師進修學校
中國教師發展網
(2017年8月)
為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教師隊伍,黃陂區教育局決定與中國教師發展網(以下簡稱“發展網”)深度合作,啟動2017年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網絡培訓,特制訂如下方案。
一、培訓目標
依托發展網創建全區“個人空間—教師研修坊—學校研修社區—區域研修社區”一體化網絡研修體系,打造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師學習共同體,開展切合本區教育教學實際的主題培訓,通過分層培訓與全員培訓相結合、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集中培訓與自主探究相結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培訓,綜合提升全區教師的教育教學技能及終身學習持續發展的能力,培養造就一批引領全區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名師和骨干,生成一批助推全區課堂教學改革創新的地方培訓課程和教學(或微課程)資源。具體目標如下:
1.造就一批學科名師:通過培訓,讓1%的教師成為教學理念先進、教學風格獨特、科研成果突出并在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的學科名師。
2.培養一批教學骨干:通過培訓,讓10%的教師成為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業務精湛,能引領全區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骨干教師。
3.生成一批地方資源:通過任務驅動,圍繞年度研修主題,每個教師每年至少上傳1件有價值的資源(微課例、微案例、微故事等)。對在培訓研修過程中產生的優質資源進行加工并在此基礎上開發成區級教師培訓課程,本年度計劃開發黃陂本地課程50門。
4.建立一種常態機制:有效利用教師網絡研修社區,為鄉村學校持續提供專家指導和優質課程,建立骨干引領全員的校本研修常態化運行機制,推進鄉村教師邊學習、邊實踐,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5.探索一種教學模式:在各地各校教師課堂教學改革創新的基礎上,摸索總結出一套具有黃陂地方特色同時在全國具有推廣價值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二、培訓模式
本次教師培訓實施“三型五環”線上線下混合式培訓模式。
“三型五環”線上線下混合式培訓模式是一種將培訓對象分為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一般教師三個類型,每種類型確定五個培訓的基本環節,采取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有機整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培訓模式。
本模式遵循三個原則,一是“分層施訓”的原則,將培訓對象根據師資素質狀況分成了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一般教師三種類型,充分滿足不同教師群體不同的培訓需求;二是“任務驅動”的原則,給每類教師安排了五個培訓環節,明確了每類教師在培訓過程中的“規定動作”,增強了教師的培訓動力;三是“以校為本”的原則,植根學校,立足課堂,通過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極大地增強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型五環”示意圖
三、培訓安排
(一) 整體思路
通過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結合、線上研修與線下研修的結合、課程研修與主題研修的結合,激活教師已有認知,促進教師專業素養與教學實踐能力的提升;借助貫穿始終的區域研修及校本研修活動,充分發揮“教師研修坊”的作用,推動區域學習共同體、學校學習共同體的形成與發展。
按區域和學校創建學科教師研修坊,學校教師研修坊相關學科成員成建制地加入區域學科教師研修坊,形成以教研員(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為坊主的學校學科教師研修坊聯盟,打通區域研修與校本研修的綠色通道,形成區域研修與校本研修的研修閉環。
依托學科教師研修坊所開展的跨校網絡研修對學校校本研修的引領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區域學科教師研修坊對學校教師研修坊的校本研修活動流程及質量進行全程指導與監測;
2.區域學科教師研修坊針對學校教師研修坊所提交的共性問題進行專家答疑或組織全坊學員進行主題研修;
3.區域學科教師研修坊將本坊的研修成果(如教學模式、優質教學資源等)及時推廣到各學校教師研修坊并運用于各校的課堂教學實踐;
4.區域學科教師研修坊發現培植示范學校教師研修坊,用于輻射本區域各校校本研修活動;
5.區域學科教師研修坊精心選擇及時推送優質培訓課程和教學資源,以滿足各學校教師研修坊開展校本研修活動的需求。
(二)框架設計
(三)具體安排
注:“區域研修”、“校本研修”、“自主探究”同時交叉進行
四、培訓準備
(一)搭建網絡平臺
發展網為黃陂區量身定制“黃陂區中小學教師網絡研修社區”,構建“個人空間—研修坊—學校社區—區域社區”一體化的區域網絡研修體系,全區所有參訓教師分別建立教師個人空間。
(二)創建區、校兩級教師研修坊
1.區級教師研修坊建坊原則:
——以區為單位建坊,坊內按校建立研修小組;
——除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其余文字學科均按學段學科(幼兒園)建坊;
2.校級教師研修坊建坊原則:
——以學校為單位建立教師研修坊,坊內按學科建立研修小組,人數小于3人(含3人)的合成綜合組;
(三)配置預設性課程(華中師大、華東師大、發展網提供,詳見附件)
(四)培訓者培訓
將培訓者培訓與“校本研修管理者高級研修班”結合起來進行。
1.培訓目標:
掌握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的基本模式和實施策略,重點掌握名師工作室、學科研修坊課程學習和主題研修開展的方式與策略;理解培訓目標,了解培訓內容、實施安排和工作要點,明確各級管理者、指導者、學員的職責任務與工作流程,保障培訓順利實施;提升研修管理者區域/校本研修的規劃設計能力、基于網絡的校本研修管理與評價能力以及學科組長的校本研修活動設計與指導能力;熟練掌握網絡平臺操作方法。
2.培訓對象:坊主、校本研修管理者(50人)
3.培訓地點:長沙
4.培訓時間:9月中旬7天(含往返2天)
5.培訓日程:(見《黃陂區校本研修管理者及坊主高級研修班培訓方案》)
五、生成性資源加工與應用
本年度圍繞研修主題開發區級教師培訓課程50門。對在培訓研修過程中產生的優質資源進行加工并在此基礎上開發成區級教師培訓課程,主要應用于校本研修。開發的課程應聚焦共性需求,解決重難點問題,參照MOOCs方式建設,進行碎片化加工,原則上課程中每個視頻不超過15分鐘。50門區級教師培訓課程的開發,在發展網指導下由區兩訓中心(師訓干訓)拿出開發方案并牽頭負責,區教研室、學科中心組配合完成開發計劃。
審核、推優、匯集優質資源不少于5000件。做好生成性資源的審核和推優工作,利用“教師研修坊”組織教師進行學習開發資源,原則上每個“區級教師研修坊”推送資源不少于20件,每個“校級教師研修坊”推送資源不少于10件,每個教師上傳精品至少1件。
建立區域社區資源庫和學校社區資源庫。學校整合校本研修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包括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微課程等,建立校本資源庫,并將代表性研修成果推薦到黃陂區社區資源庫;黃陂區教師進修學校匯集各學校、各研修坊推送的代表性研修成果,建立黃陂區社區資源庫,應用于教師的常規研修。
六、培訓管理
(一)成立項目管理機構
1.發展網領導小組:
工作專班:
組長:楊世源
成員:羅定君 羅驍 張繼榮 陳永元 鄔正云 谷苗 卓慧 方青
2.建議黃陂區教育局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組建相應的工作專班。
(二)過程管控
在教師網絡培訓研修過程中,教育主管部門及時了解研修活動開展的情況并適時進行調控。了解情況可采取“一查二訪三參與”的方式進行。
1.查:就是查看研修數據,查看研修計劃、簡報,查看社區資源。這三種查看內容均在分站社區、學校社區首頁頁面予以展示。
2.訪:就是訪問學校社區、訪問研修坊、訪問個人空間,通過實地考察,更多地獲取一手資料。
3.參與:就是指主管部門的領導以學員的身份直接加入到研修坊參加研修活動,這樣既能起到以身示范作用,更能準確把握研修動態。
通過“一查二訪三參與”,教育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適時召開階段性小結會議,通報情況,調整管理措施,改進薄弱環節,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確保教師網絡研修扎實有效進行。
(三)自主選學
本項目旨在還參訓教師以培訓的選擇權,激發教師學習的內驅力,同時著眼教師個性化、差異化的培訓需求,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特制定自主選學機制如下:
第一,為教師開展課程研修提供豐富優質的選修課程。
發展網通過自主、合作開發,打造了2000多門網絡培訓課程(其中合作機構華東師大提供了300多門精品課程),可為黃陂區提供充足的選修課程,能充分滿足教師的個性化培訓需求。
第二,為教師開展主題研修提供充分的研修主題選擇權。
研修主題的確定由教師學習共同體來完成,在坊主的主持下,全坊成員通過現場調研、問卷調查等方式將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急需解決的問題梳理出來,按一定的序列形成系統化的研修主題。這些主題來源于實踐,植根于課堂,因校而異,因科而異,非常具有針對性。通過這些主題的研修,能夠真正解決實際問題,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師自主性、個性化培訓需求。
第三,為教師開展網絡研修提供海量鮮活的同步教學資源。
發展網除近2000多門網絡培訓課程外,還為教師提供20多萬件獨特系統且鮮活的同步教學資源,該資源按三類(教參類、教研類、教輔類)雙線(教材版本體系、知識能力體系)架構,方便教師查找。
(四)專家團隊與研修輔導
1.專家團隊建設
打造以學科為載體、分層建設的學習共同體,培訓者團隊按區域培訓者、校級培訓者分為兩個層級,重點建設學科引領專家隊伍,帶動學校和區級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活動持續深入。
通過示范研修坊、示范學校建設,發揮研修坊坊主的專業引領作用以及優秀教師的示范作用,輻射、引領全區的整體教學、教研水平持續提升。
2.專家輔導答疑
發展網學科專家團隊與黃陂區區級培訓團隊、校級培訓團隊一起,在黃陂區教師進修學校統籌下在線值班,每周五天。具體負責:
①診斷引領,指導學校制定年度校本研修計劃、指導教師制定個人研修計劃;
②指導區域和學校課程研修、主題研修活動的開展;
③在線回答教師的提問(區校兩級培訓團隊負責、發展網學科專家協助)。
3.坊主管理引領:
坊主工作職責:
①制定坊研修計劃及階段性工作簡報;
②根據發展網實時發布的研修數據(參與率、合格率、優秀率及各項研修任務的完成量),及時做好過程調控,確保研修活動高效有序進行。
③按時認真批改學員提交的作業;
④按時在線回答學員提出的研修問題,個別問題的確無法解答可尋求發展網學科培訓專家協助;
⑤評價學員研修成果并推優分享;
⑥組織開發微課程、典型課例、專題講座等地方培訓課程;
⑦對學員參加研修活動的情況進行評價并推優;
⑧研修活動結束后撰寫工作總結并制定下年度計劃。
(五)考核標準及學時認定
1.學員研修坊研修學時考核
2.坊管理員工作考核及學時認定
(五)激勵機制
教師研修采取以下激勵措施:
1.發展網總站、分站、學校、坊每日研修積分排行通報獎勵機制;
2.發展網積分(金幣、銀幣)激勵機制;
3.優質課程開發獎勵機制;
4.課題研究帶動機制;
5.“好學校、好教師、好成果”評選機制。
七、培訓總結和成果結集
(一)發展網聯合黃陂區教育局舉辦“黃陂區中小學教師(幼兒園)網絡培訓原創作品大賽”,設一等獎10個,二等獎15個,三等25個,頒證獎勵并擇優推薦發表。
(二)培訓工作結束后,由黃陂區教育局負責做好學時認定、成果結集并召開總結表彰大會。
(三)發展網總站會同黃陂區教育局共同全面匯集整理相關成果,并擇優推薦到相關學術刊物發表。
附件:黃陂區教師網絡培訓課程配置表